MnJ胶体锰佐剂是一种锰元素含量为5 mg/mL的锰纳米颗粒水性佐剂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Mn2+ 激活cGAS-STING 信号通路,在注射部位迅速地诱导固有免疫反应、直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并提呈抗原,进而高效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产生免疫记忆。MnJ胶体锰佐剂可用于小鼠、家兔等多种动物的单/多克隆抗体制备,也可用于各种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创制研究。
MnJ胶体锰佐剂是一种锰元素含量为5 mg/mL的锰纳米颗粒水性佐剂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Mn2+ 激活cGAS-STING 信号通路,在注射部位迅速地诱导固有免疫反应、直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并提呈抗原,进而高效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产生免疫记忆。MnJ胶体锰佐剂可用于小鼠、家兔等多种动物的单/多克隆抗体制备,也可用于各种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创制研究。
产品优势
1)使用方便;
2)抗体产生快,抗体亲和力强;
3)可以有效激活细胞免疫;
4)作用机制明确,无毒副作用;
5)所配制疫苗可冻存或反复冻融;
6)对于免疫原性弱或其它佐剂无法发挥作用的抗原/半抗原依然能免疫获得有效抗体。
保存条件
10 -25 ℃ 室温保存,有效期1年。
使用说明(用于单/多克隆抗体制备)
1)抗原/佐剂混合
根据不同动物选择合适的免疫剂量。对于家兔,参考免疫抗原量为200-1000 μg;对于大鼠,参考免疫抗原量为100-500 μg;对于小鼠,参考免疫抗原量在10-100 μg。MnJ锰佐剂推荐工作浓度为0.5-1 mg/mL,推荐使用量为免疫抗原量的5-10倍。以小鼠为例,将60 μg抗原与300 μg (60 μL) MnJ锰佐剂用vortex涡旋仪混合均匀并室温静置3-5分钟,再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者生理盐水至佐剂的浓度为1 mg/mL,再次用vortex涡旋仪充分混合均匀后,即可用于小鼠免疫。抗原与佐剂的混合需现配现用,在30分钟内完成免疫接种效果最佳。
2)免疫接种方法
MnJ锰佐剂适用于肌肉、皮下、腹腔、粘膜等多种位点的免疫。大型动物多为皮下或肌肉免疫,小型动物可采用腹腔等其它的免疫部位。以小鼠为例,前述300 μL的抗原佐剂混合物可全部用于腹腔免疫,或者肌肉、皮下、腹腔多点免疫(左右大腿各50 μL,皮下左右两点各50 μL,腹腔100 μL)。多数情况下,分散的多点免疫效果更好。
3)免疫周期
首次免疫和第二针免疫间隔7-14天,后面每针间隔7天。多数情况下,首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之间间隔较长的14天要比间隔较短的7天更有利于获取高亲和力抗体。免疫流程结束一周以后,实验动物的血清无需纯化即作为多抗用于WB/ELISA等实验;两周以后,其脾脏细胞可用于杂交瘤制备和单抗筛选。为了获取更多更高亲和力抗体,推荐免疫实验动物三到四次。由于通过腹腔注射的MnJ锰佐剂会一过性地富集于脾脏,而前者会显著影响杂交瘤制备及其后续筛选过程。因此,如果需要在分离脾脏细胞之前,通过再次注射抗原的方法进行免疫激发,注意在这次额外的免疫激发不要通过腹腔注射而是进行肌肉/皮下注射,或者考虑只使用抗原进行注射而不添加锰佐剂。
4)其他动物的免疫接种方法
如果要在其他动物上MnJ锰佐剂应用于抗体制备,可以参考下列流程设计免疫接种方案。首先,需要确定所使用抗原类型在所要免疫动物上的常规最佳用量。例如,在某种动物中使用弗氏佐剂以制备多克隆抗体为目的时,所用于免疫注射的重组蛋白类抗原多数情况下是1mg,那么这个1mg同样也是适合于锰佐剂的抗原用量,此信息需要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。之后,按照1:5-10的比例根据抗原用量确定锰佐剂的用量;在上一个例子中,可以根据1mg的抗原用量确定锰佐剂的用量在5-10mg左右。进一步,根据MnJ锰佐剂推荐工作浓度1 mg/mL和锰佐剂的用量确定免疫注射体积;因此,在上述例子中注射体积为5-10mL。最后,根据不同注射部位的锰佐剂吸收能力,最终确定注射方案:如果具体操作可行的话,腹腔注射是吸收能力最强、免疫效果最好的单一注射途径。如果具体动物的腹腔操作有困难的话,则推荐进行多点的肌肉/皮下注射;对于体型大于家兔的大动物,单个肌肉/皮下注射位点锰佐剂的极限吸收能力一般为0.5-1mg左右,超过此剂量的单位点的过多注射浪费抗原从而降低免疫效果。原则上,越多越分散的注射位点对于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越有利。
另外,MnJ锰佐剂“推荐工作浓度为1 mg/mL”、“推荐使用量为免疫抗原量的5-10倍”。当某些情况下两者明显无法同时满足的时候,保持MnJ佐剂在最终免疫注射液中的工作浓度为1 mg/mL是要最重要的,而不必强求抗原和锰佐剂的比例。例如,当抗原用量和注射体积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,最重要的是保持MnJ佐剂的工作浓度为1 mg/mL,而并非锰佐剂和抗原用量的比例,需要特别注意。